2009年11月24日

蝸牛樂園 Snail Playground


2009, Video, 5' 46

蝸牛在這裡成為主要注視的對象,它極為緩慢的爬行、伸縮等等具延遲性的動作,有如高速攝影展現的超慢速影像,充滿著影像語彙的美感。身上的殼常被人們引喻為一種社會生活現實的特徵,它身上被強加一些貌似知名地標建物的小模型,借用蝸牛的殼在一個微型場域中沒有地點的地點移動:一個貌似台灣的土丘菜苗圃。

最後,它們在享盡我為它們準備的美味餐點後,殼被打碎清除黏液後將成為我們的美食。

不在場II


相簿連結
尺寸:依場地
媒材:輸出、相框
創作年代:2009.12

這個時代流行自己的影像留在別人的數據庫裡,不見得看得到或擁有......

這裡是關於不同世代對「觀看」這件事所延展的討論,展呈的方式很復古,有一種家庭或私人的邀約與交際姿態;回想不太久前的年代(或現少數),人們聚會留下的合影可以拿到事後加洗的照片,現今數位的發達讓留下影像更是輕易,但我們卻不知道它們會出現在哪裡?

作為材料的影像來自某些人的blog或網路相簿裡,而馬賽克這樣的數據運算出現的涵義,可暗指一個不該出現的東西;我不清楚我是不是該在場?於是這些從網路世界裡搜尋、收集來的影像,我將有出現我身影的部分,作了一點處理。

2009年1月21日

「展一間,」中途紀錄


個人的私密物件
總是透露著 既隱諱
又張狂的秘密
像是一場公開的赤裸

上面這段話,是出現在我所謂的個展「展一間,」的牆面留言,從1月5日展期至今,似乎我該做點對展覽的整理,但千頭萬緒不知從何下手就這麼一直拖著,那麼,就借用這句子開場好了。

2009年1月1日

「展一間,」


「展一間,」檔案照

我的居所總是既混亂又骯髒,我也嚮往著如詩般純淨的生活空間,是否可以以近乎偏執又瘋狂扔掉我住所的許多東西,在低限的條件下去達到我對居所空間框架出的美景?一個現實的問題迎面而來,那些混亂是從何而來?又是否可以透過身體的勞動與過程去達到感性、無雜的簡潔化?而那些曾與我相關的生活物件在展場又會帶給我或觀眾什麼訊息?活動的主體究竟是如何在看待我們在生活中最基本的親密單位—居所?
--

我將極力清除個人居所不太常用大大小小的物品,它們會移至一個稱之為”展場”的空間,我會長時間在那個空間思考這些物件,並將它們視為材料進行排列、重構、組合等。在這個整理的期間,展場作其功能性的啟動:在一定的展期進行展覽,並且是24小時開放,允許觀眾碰觸展品或許他們也可以取走想要的物件(如果他們要的話)。
--

「展一間,」張恩滿 / 年終掃除計畫
時間:2008/1/5~1/24,24小時開放(週一休)
地點:打開─當代藝術工作站〈OCAC〉
地址:板橋市民權路202巷8弄6號